找到相关内容29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的修行

    的行为或性格,比较没有直接关系,真正有关系的是EQ。   EQ的高低,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性格,譬如人际互动关系好不好?对佛法的真理了不了解?能不能在适当环境里,扮演适当的角色?所有的言行会不会干扰、...

    慧门禅师

    禅宗|禅修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21524686324.html
  • 学《心经》用《心经》

    言行符合“大智慧到彼岸”的要求,就需要下功夫,需要一种觉悟的功夫、观照的功夫。观照我们的生命怎么样才能与智慧融合为一体,保持零距离,就叫“观照般若”。人生的修养功夫,最重要的就是观照。观照什么呢?观照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39.html
  • 心锽

    而行无益之事。   ?剃刀心:只光表面,不求根本解除。   ?高心:高傲自大,目中无人。   ?海心:如海之无所不包,要一切尽于我一人。   ?漏心:如器之有穴而漏,言行事不彻底,不堪用也。 ...

    仁知居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3086996.html
  • 晚唐五代洪州禅对儒、禅者之影响

    丹霞天然,后来参访了马祖道一,言下开悟,遂为俗家弟子,世称庞居士。他一生没有出家,而是以居士身份参禅悟道。他的言行有如印度的维摩诘居士,后世称他为“达摩东来以后,白衣居士中第一人也。”(《中国禅学思想...

    朴永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3087052.html
  • 介绍印顺导师

    言语和思惟的范畴,就都是世俗谛;只要是世俗谛,就不可能不随著「诸行无常”法则而产生演变。所以在制度方面,他提出非常革命性的看法:他不认为言行随便而不守戒律是正确的,但是他也不认为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就是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687247.html
  •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阿含》,并且参照18世纪来欧洲学者研究印度、中亚细亚等地的手抄经典的成果,了解到《四阿含》与《五部尼柯耶》是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时期公认的佛教圣典,是佛陀根本思想以及言行的最早记录9。于是《阿含经》受到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
  • 《高僧传》的史学意义

    条纽带所圈拢出来的空间,足以在中土开辟出人间佛教的境界。   3、佛教史学的意义   佛教史学不仅对中国佛教有着巨大的作用,也丰富了中国史学。   首先,佛教史学所载的寺院演变、僧侣言行、佛事...

    路则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90387370.html
  • 佛门演绎的故事——韩愈、欧阳修与佛教

    佛法也。今人徒知诵前时之抵排,而不能察后来之信服,以故二子终受斥佛之名,其不幸乎[11](P411)。   按佛徒的理解,是后人之偏见使二子蒙受“斥佛之名”,而真实情况是二子初期确有排佛言行,但后期的...

    戴长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11087936.html
  • 论“大乘是佛说”的基本理念

    ,以正视听。其理由之一:就教主而言,原始佛教的佛陀是人间的、现实生活中的人;而大乘佛教中的佛陀是超人间、超现实的,已被神化了的;就教理而言,原始《阿含》圣典多采用言行录的体裁,思想较为淳朴,而大乘经典...

    净旻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2488639.html
  •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

    思想大变,言行与前迥然有别,多从此虔诚信神云尔。   七年后,有盖洛普民意测验研究显示,美国人中,死而复生者,有15%经历濒死体验,其中9%经历了“典型的灵魂出窍”,11%自言进入另一个世界,8%...

    吕云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3288958.html